芭蕾舞大地的咏叹与起舞
剧目介绍
制作、演出:中央芭蕾舞团
制作人、总策划、艺术总监:冯英
舞美监制:龚勋
执行灯光设计:刘钊
服装监制:岳松山、魏世兴
化妆造型设计:徐彬
中方总排练者:徐刚
排练组:朱妍、李俊、于国华、王琪、王浩
项目协调:秦曦、彭柯嘉
演奏: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
指挥:张艺
乐团首席:王小毛
特邀演唱:朱慧玲、卡洛斯·马庭尼兹·费达果
钢琴:殷乐
舞美:中央芭蕾舞团舞台美术部
特别鸣谢:薛书琮先生、刘雪枫先生
上半场
起舞《春与秋》
编导、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 约翰·诺伊梅尔
音乐: 安东尼·德沃夏克
灯光执行: 拉尔夫·默克尔
舞美设计助理: 海恩瑞希·特罗格
排练者: 艾丽森·桑格林
世界首演: 日内瓦大剧院芭蕾舞团,1994年10月10日
中国首演: 中央芭蕾舞团,2017年5月12日,天桥剧场
下半场
咏叹《大地之歌》
编导、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 约翰·诺伊梅尔
音乐: 古斯塔夫·马勒
灯光执行: 拉尔夫·默克尔
舞美设计助理: 海恩瑞希·特罗格
排练者: 雅努泽·玛松、阿格尼丝·蕾特丝图、艾丽森·桑格林
世界首演: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2015年2月24日
汉堡首演: 汉堡芭蕾舞团,2016年12月4日
中芭版首演: 中央芭蕾舞团,2017年5月12日,天桥剧场
剧情介绍
《春与秋》作品介绍
一部芭蕾舞剧有德沃夏克的这首曲子(《E大调弦乐小夜曲22》)作演奏,具体的故事情节就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去呈现舞蹈动作。旋律时而紧张时而放松的不断变化中,我能感受到这些舞蹈动作。这个变化是一条不断瓦解,然后又重新构建起来的旋律线条。
标题“春与秋”借用了杰拉德?曼利?霍普金斯的一首诗。这里的“春”(spring)不仅是春天的意思,也是“迸发”之意;“秋”(fall)也不仅指秋天,还有“落下”的意思。
而这对于我来说就是舞剧的内容:迸发,也就是所有力量都凝聚起来,向上跃起;落下,也就是不再用力,放松下来,回到地面。我今天思考这部芭蕾舞剧时,觉得开头处的男子仿佛是一个人凝聚了三个人力量,而结尾则是这种(阴阳相融的)力量在一男一女之间的分配与融合……它的结局是开放的,留给观众无尽的震撼与遐想……
作品介绍
《大地之歌》
芭蕾舞《大地之歌》是一场漫长交谈的产物。这场交谈起始于1974年,汉堡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约翰?诺伊梅尔与古斯塔夫?马勒音乐的碰撞。马勒的这部交响乐由两个声部演唱加上管弦乐演奏,灵感来自于8世纪被译成德语的中国唐诗,马勒改写了一部分并为它们谱曲。《大地之歌》被认为是马勒最出色的代表作之一。
《大地之歌》由七首唐诗转译并配曲的六首曲目组成,述说的主题包括季节的律动,友谊,少女之美,自然之美等,更着重表现了人面临生命尽头时的无力感。当这部作品问世时,马勒正因长女去世以及自己被诊断为心脏病而遭受巨大痛苦,以致于他连日常的山间漫步也不得不放弃。而在这组半欢乐半忧郁的歌曲中,马勒为自己的愁绪找到了寄托。
约翰?诺伊梅尔曾参演过肯尼斯·麦克米伦于1965年在斯图加特首演的芭蕾舞《大地之舞》。五十年之后,他以马勒的音乐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芭蕾舞作品,并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对编舞者与作曲家致敬。诺伊梅尔的音乐本性使他能够在寻找与曲目相吻合的情感基调时听凭自己的直觉。无论是细腻敏感的舞蹈编排,朴实无华的场景布置,还是以中国古画为基础的服装设计,无一不体现了诺伊梅尔对远东诗歌与对马勒交响曲的偏爱。在音乐与歌曲的渲染下,舞者成了一种无法言说的诗意灵感的阐释者与传达者。他们通过肢体语言表现马勒音乐中诗与歌的完美共生,并使之升华。
芭蕾舞大地的咏叹与起舞 敬请期待!
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儿童项目除外),1.2米以上儿童需持票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