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剧浮士德
这部举世皆知的传说所具有的浪漫色彩使编舞马约深深为之吸引。他为这部非比寻常的芭蕾选择了错综复杂的音乐,并将舞蹈叙述蕴含在音符之中。 作为舞作的配乐,李斯特的《浮士德交响曲》重新诠释了浮士德、玛格丽特和梅菲斯托菲勒斯各不相同的世界。浮士德具有复杂的人格,舞者需要进入角色把握的正是这种复杂性。它表现在对知识的渴望和信念。同时,这种渴望与信念又会被无力感、贪婪、肉体衰老、生命的有限、生存的工具性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所摧毁。通过浮士德、内外兼修的“女神”玛格丽特,以及代表绝对的恶的魔鬼梅菲斯托菲勒斯菲,编舞将这三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搬上舞台,通过激情四射和与时俱进的语言使角色得到强化。
让-克里斯托弗·马约将这部《浮士德》献给莫里斯·贝嘉,后者曾经认为浮士德这个角色引人入胜,并在一封写给马约的私人书信中表示将很高兴看到这部芭蕾能在摩纳哥上演。
编舞:让-克里斯托弗·马约
音乐:弗朗兹·李斯特《浮士德交响曲》
布景:罗尔夫·萨克斯
服装:费利佩·吉欧特尔
为了获得永恒的青春和享乐的生活,浮士德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了魔鬼。
交易成功后,梅菲斯托菲勒斯便开始了阴森邪恶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游戏。
玛格丽特,这个纯洁天真的少女,将要成为浮士德的情妇。不久后,玛格丽特怀孕了,但浮士德已经将她抛弃。悔悟的浮士德试图回到爱人身边,但却遭到玛格丽特的兄弟瓦伦丁的责骂,只把他看成一个强奸犯。
梅菲斯托菲勒斯于是鼓励浮士德杀了瓦伦丁。浮士德急忙赶到玛格丽特等待执行死刑的监狱,因为在惶恐和错乱中,她谋杀了自己的孩子。在魔鬼的帮助下,浮士德把玛格丽特解救了出来。二人重聚,经历了短暂的欢愉之后,玛格丽特拒绝了浮士德。她仿佛天使一样飞向了天堂。
让-克里斯托弗·马约 总监、编舞
让-克里斯托弗·马约,舞蹈家、编舞家。1960年出生于法国图尔市,早年在法国图尔国立音乐舞蹈学院求学,后考入戛纳国际舞蹈学校,师从罗西拉·海匋尔。17岁在瑞士洛桑国际芭蕾比赛中获奖。1978年,马约应约翰·诺伊梅尔之邀加入德国汉堡芭蕾舞团。直至1983年,他一直担任该团独舞演员。一场意外结束了他的舞蹈演员生涯。
1983年,马约成为图尔大剧院芭蕾舞团的编舞及总监并于在职期间为该团创作了20多部芭蕾作品。自1993年起,在摩纳哥汉诺威公主的盛邀下,他出任了蒙特卡洛芭蕾舞团总监及编舞。在他执掌期间,这支50人的舞蹈团打开了新的局面,迅速成长为一支成熟并具有超凡水准的芭蕾舞团,并保持至今。他在任期间为蒙特卡洛芭蕾舞团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代表作有:《男人舞蹈》,以及四部“重编经典”的当代芭蕾舞剧《罗米欧与朱丽叶》、《灰姑娘》、《胡桃夹子》和《睡美人》等。其中,《睡美人》在2001年为他赢得了“尼金斯基最佳编舞奖”。2002年,他获得“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07年凭借《浮士德》获得伯努瓦舞蹈奖国际舞蹈家协会“年度最佳编舞家”称号。
摩纳哥蒙特卡洛芭蕾舞团
蒙特卡洛芭蕾舞团的前身是20世纪世界上最著名的芭蕾舞团之一——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佳吉列夫于1909年带领舞团首次来到巴黎,当时该团由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各团的顶尖演员组成。1911年,这个舞团被冠名为佳吉列夫芭蕾舞团,并在同年首次访问了伦敦。随后,舞团的大本营移至蒙特卡洛,还曾于1916至1917年在美国进行了访问演出。20年间,佳吉列夫和他的合作伙伴们共同开创了芭蕾的国际潮流,这些合作伙伴包括了一大批当时的著名作家、作曲家、画家以及编舞家和舞蹈演员等。佳吉列夫一直奉行一个审美理念:芭蕾是一种完美统一的艺术形式,并终其一生对当时芭蕾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革新。随着1929年他的逝世,舞团随之解散。
1985年,摩纳哥大公国汉诺威公主遵照母亲王妃格蕾丝·凯莉的愿望,重建蒙特卡洛芭蕾舞团,并正式任命该团为摩纳哥大公国的皇家舞团。当时任舞团总监的是吉兰娜·泰马尔和皮埃尔·拉科特。舞团的剧目包括俄罗斯芭蕾舞团的作品以及诸多著名的特邀编舞家的当代作品。1989年,让·伊夫·埃斯凯尔继任成为艺术总监。
1992年,让-克里斯托弗·马约加入了舞团,起初担任艺术顾问,随后在1993年9月正式晋升成为舞团的总监及编舞。四年后,借助马约的胆识与不懈努力,舞团得以搬出了空间上已不能满足其需要的旧址,入驻了新的大本营——“舞蹈工作室”舞蹈中心。2000年12月,舞团的首届芭蕾演出季在全新的摩纳哥国会中心——格里马尔迪会议中心的王子大厅的巨型舞台上拉开帷幕。这两个转捩点揭开了蒙特卡洛芭蕾舞团历史的新篇章,为摩纳哥的舞蹈开创了新纪元。
芭蕾舞剧浮士德 敬请期待!
注: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儿童项目除外),1.2米以上儿童需持票入场。